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次数:
在蔚蓝的虚拟海洋中,一群特殊的小探险家正欢快穿梭,有的追逐着跃动的荧光鱼群,有的与漂浮的水草共舞,稚嫩的笑声不时从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治疗室传出。这里并非游乐场,而是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治疗室——将传统康复训练模式与VR康复相结合,通过虚拟场景、互动游戏,让学龄前自闭症儿童走上了一条新的康复训练之路。
面对重度自闭症儿童,治疗师常常竭尽所能,但孩子依然不为所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以基于VR技术的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认知行为训练系统,以互动式游戏为基础,包括游戏感知、规则传达、互动沟通、认知训练、反应抑制和综合反馈五个部分,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缺陷、重复刻板行为的核心症状以及反应抑制能力,在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起到积极正向作用。
这间康复治疗室不仅有“海洋世界”,孩子们还可以踩气球、果博打地鼠。结合VR游戏,这些虚拟的场景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充满趣味性。患儿的游戏感知、果博规则传达、互动沟通、认知训练、反应抑制和综合反馈通过小游戏逐渐得到改善。在传统康复课程的基础上,这种边玩边治疗的方法对患儿和家长来说,都更加容易接受。
从基础感知到复杂指令,从单次反应到综合反馈,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开发的VR认知行为训练系统,将治疗目标拆解为五个递进维度。“初期采用的VR眼镜因触觉敏感问题遭遇挫折,孩子们对设备束缚表现出强烈抗拒。”研发团队果断调整方向,转而打造无穿戴沉浸空间。现在,孩子们只需自由跑动、触摸墙面,就能与虚拟世界互动。“当彩色气球在指尖绽开,当小鱼群随脚步散开,这种即时反馈带来的成就感,正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治疗师展示着动态场景,随着指令从“踩红色小鱼”升级到“捕捉戴眼镜的橙色小鱼”,果博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认知跃迁。
这套智慧康复系统以12次系统训练为一个疗程,一周一次,治疗满三个月,多数儿童的社交能力有一定改善,认知能力有一定提升。更令家长惊喜的是,许多抗拒传统训练的孩子主动要求“去海底城玩”。“后续我们会把VR和真实场景训练结合起来,开展元宇宙干预训练。”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瑜说。
“科技不应是冰冷的代码,而应是传递温度的媒介。”王瑜指着正在与虚拟海豚击掌的患儿说。墙面上跳动的光影里,孩子的笑脸与游鱼交织,勾勒出数字时代特殊教育的最美图景——在这里,前沿科技化作温柔双手,正为“星星的孩子”推开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