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这里是果博官网!

果博

News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果博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果博虚拟技术元年 2016“VR”大显身手

发布日期:2024-10-28  浏览次数:

  1999年经典科幻影片《黑客帝国》中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曾说过一段让人难忘的台词:“什么是‘真实’?你如何定义‘真实’?如果你说的是你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那么‘真实’不过是大脑给你的电子信号而已。”

  这段话指出多数人对虚拟现实的关注都在“虚拟”二字上,为了营造虚拟现实感,人们常常针对各个感官系统打造信号系统,但实际上真正应该给予关注的是“现实”二字,人类总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与“现实”直接交流,因此虚拟现实的核心主旨不在于“虚拟”,而在于“现实”。

  刚刚在拉斯维加斯落幕的国际电子消费展上,不少国际媒体的预测成为现实——2016年将成为虚拟现实元年。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由美国人拉尼尔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主要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受的技术。

  它具备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三大特征。不少知名企业和投资商均认为,VR技术将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解决用户对“距离”的痛点,创造新的交互方式。经过2015年的预热,虚拟技术有望成为2016年电子消费市场上的绝对主角,未来商业化空间巨大。

  在国际电子消费展的现场,虚拟现实展台吸引的人流最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独角兽OCULUS公司宣布新一代的OCULUS RIFT头盔正式预售的消息。在采访中,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兰登·艾瑞布表示,现在的这一刻意义重大,虚拟现实终于成为线年,人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将能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到虚拟现实产品,全球数亿家庭和人们将迎接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经过数十年的等待和梦想,虚拟现实产品终于实现,并在今年面向全世界发售!

果博虚拟技术元年 2016“VR”大显身手(图1)

  OCULUS RIFT头盔外形看上去十分低调,一点不像它所拥有的强大功能那样惊人。作为一款为电子游戏设计的头戴式显示器,它将虚拟现实接入游戏中,使得玩家们能够身临其境,对游戏的沉浸感大幅提升。

  据OCULUS官网消息,头盔的消费者版本公开售价599美元,在北京时间1月7日宣布预售后,不到半小时就有超过300万用户完成预购。全套产品包括头盔、感应器、遥控器、XBOX手柄以及两款赠送的游戏。公司销售人员表示,所有订单预计3月28日开始发货。

  作为虚拟现实行业的领军企业,OCULUS头盔的消费者版本发售意义重大,因为,硬件的销售必然带动内容的丰富,而软性内容的蓬勃发展必然也会推动虚拟现实产品的进化发展。推动发展的相互作用将从今年开始启动,这也是2016年被冠之“虚拟现实真正元年”的原因。

  当然,并非只有独角兽OCULUS一家公司着眼于虚拟现实,据数据统计,今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中,有超过40家企业展示出虚拟现实系统和沉浸式产品。此外,与2015年电子消费展相比,今年的游戏和电子消费展区总面积扩大了77%。

  全球知名个人计算机零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在CES展上也高调展示了一款虚拟现实头盔。但不同于游戏产品,英特尔推出的这款头盔能够增强现实感,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在工作场合使用。

  比如,对于酒店和写字楼的维修人员来说,排查热泵站和锅炉房的排气阀是很重要的安全维护工作。当维修人员戴上头盔后,可以看到整个需要排查的系统。在安全排查的过程中,系统在每个步骤都会给出安全排查提示,就像游戏中的教学模式一样。同时维修人员还能看到管道内部的温度,确保戴着头盔的时候,双手不会摸错,杜绝了烫伤事故。因此,这个头盔在辅助维修人员工作的同时,还节省不少人工成本。

  独角兽OCULUS的VR设备在游戏领域还未发展到极致完美,但它很可能会改变未来的游戏方式。此外,虽然,最初头盔是为游戏打造,但是该公司已经决心将头盔应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包括观光、电影、医药、建筑、空间探索甚至战场上。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预计虚拟现实耳机设备的销售额会增长500%,收入可能达到5.4亿美元。科技产品更迭飞快,每过几年,消费电子展的舞台就会变换主角,本次高端虚拟现实产品的落地销售,无疑将为科技领域商业化注入一针强心剂,或将引爆一轮消费热点,打开一片蓝海市场!

  新年贺岁档已经被各种大片儿挤得水泄不通了,但你知道吗?看电影已经不再是人类的特权了!什么?你常带着家里的杜宾犬一起去影院,还专门给它买VIP座?又错了!电影院新添的嘉宾不是阿猫阿狗,而是魅力逆天的螳螂君。

  据《科学报告》杂志1月7日报道,一群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为了证明昆虫具有3D视觉,特地给一只螳螂戴上了3D眼镜,测试它的立体视觉方式。这副眼镜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3D眼镜,不足5毫米宽,材料与人们在电影院佩戴的3D眼镜材料相同,但科学家们做了特殊改造,使它仅适于螳螂佩戴。

  这是因为,在影院中常见的3D眼镜镜片是一对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分别只允许对应的眼球看到一部分光线,从而把重叠的影像变成立体画面。然而,对螳螂而言,这种“偏振眼镜”的效果不够好。研究者转而使用“偏振眼镜”的前辈——“色差眼镜”来作为替代。一般的“色差眼镜”是红蓝镜片,但螳螂对红光的识别能力不强,因此“色差眼镜”就换成了蓝色和绿色。镜片准备齐全了,那螳螂君如何戴上呢?原来研究者使用蜂蜡做了个精致的“鼻托”,将这副迷你彩色眼镜粘在了螳螂君的两只大复眼前面。

  为验证效果,研究者分别在屏幕打出蓝色和绿色两种图像,通过控制图像位置,使两者重叠后形成的3D影像看起来恰好位于螳螂面前约2.5厘米处。实验中,被固定在支架上的螳螂君“表现”积极。当图像显示为2D平面图时,它意识到“猎物”离自己很远,所以没有任何表示,当图像切换为3D时,戴上眼镜的螳螂君可能感觉到“猎物”就近在眼前,因此挥舞大刀状的前肢,实施攻击性的行为。

  实验成功地证实螳螂确实具备立体视觉,科学家们也得到了一种研究昆虫立体视觉的好方法。其实,以螳螂为实验对象的视觉研究并非现在才有,早在2014年,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们就开始为螳螂制作3D眼镜。该研究小组假设虽然螳螂只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但却能像人类一样处理图像。

  因为,包括人类在内,很多动物都拥有立体视觉,可以通过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差异来感知空间的深度。立体视觉的背后机制一直是科学家热衷讨论的话题。过去,绝大部分研究所关注的对象都是脊椎动物,昆虫世界极少有人涉足。这并不是说昆虫的视觉系统不值得研究,或者它们不具备立体视觉,而是因为缺乏合适的研究方法。而这一次,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就填补了这项空白。

  那么就算证实了螳螂能够以类似人类和猴子的方式观看3D电影,又有什么意义呢?研究小组的领头人珍妮·瑞德教授表示,对昆虫立体视觉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立体视觉产生和演化的规律,了解昆虫的深度知觉机制可以给人类的知觉研究做对比参照。此外,从这项研究中或许能为计算机的深度感知找到新算法,未来计算机也许会因昆虫研究而增添新的智能系统。

  《周礼·天官·缝人》中提到“女工八十人”,汉代郑玄注:“女工,女奴晓裁缝者”。可见,裁缝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历史足有几千年。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在《木兰花慢》词中也有云“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如今,尽管制衣行业已发展为高度机械化产业,但在时尚界,手工定制似乎一直象征着奢华尊贵,崇尚原始和质朴的方式,尤其是高级品牌的产品设计制作和面向特殊人物的产品定制等都离不开传统裁缝。而全球的众多消费者也都寻求定制服装,以区别于普通大众穿着的成衣。

  据美国《科技内幕者》网站1月10日报道,在中国香港,一家位于尖沙咀的传统裁缝店“另辟蹊径”,打出了3D制衣的招牌,将时下流行的3D概念应用到了“量体裁衣”上面。该店借助3D人体扫描技术,扫描顾客的身体,获得精确数据,继而定制服装。

  3D扫描仪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扫描现实世界的物品,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获得可用于3D打印的数据,人体3D扫描仪的工作原理与之类似。顾客只需穿上特制的紧身内衣,站到装有14个红外传感器的试衣间里,不到10秒钟,3D人体扫描仪就可以搜集多达120个测量数据。相比之下,传统人工测量就会慢很多,而且只能测量20至25个数据。随后3D扫描生成的体型数据会被传送到移动终端,工厂的裁缝们根据这些数据手工制成一件合体的衣服。

  香港的服装定制产业在质量和速度上都声誉较高,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裁缝,需要多年的训练和艰苦工作。加之,这一行收入并不算高,果博许多年轻人都避而远之。香港“裁缝”其实处于衰落的危险中,而类似3D扫描等高科技的应用,有助于制衣行业的复兴。

  在采访中,裁缝店的制衣总监程先生表示,裁缝们通常难以与顾客见面,制衣数据仅来源于人工测量记录。但有了3D技术以后,他们就可以在电脑上直接看到顾客的三维身形。制衣过程中,裁缝可以根据顾客的体型裁剪,看到他们是驼背、挺胸,还是大肚子。这些数据让裁缝们对顾客的身形有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对制衣帮助极大。

  此外,传统定制基本需要耗费3个月,但是在这家店里,顾客只需留下3D影像,选择服装面料、式样以及各细节后,大约一个月后就可以穿上合体的新衣。体验过该店服务的顾客认为,3D量体裁衣的确更有效率,传统的量体方式要花更多时间,另外3D扫描也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身体的各个部分。

  目前,除了香港的一些女装品牌之外,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的定制服装店也都已经开始广泛使用3D人体扫描技术,辅助制衣。这项充满高科技色彩的服务解决了顾客不同年龄段,身材变化,服装也要一同变化的问题。更奇妙的是,裁缝店中的3D扫描仪有望为人体身形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的潜力不可小觑。

  乘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不经过安检是不能登机的,但是没有通过安检就不能交友,是不是很新鲜呢?近日,一款名为像像的交友软件全面实行“头像安检”,在国内率先打造“头像即本人,身份无假冒”的绿色社交平台。

  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我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已达3.5亿,在这部分人中,45.4%的人担心网上交友存在安全问题,29.9%的人害怕上当受骗。在未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的人群中,认为虚假信息太多而排斥使用的占43.8%。

  48岁大叔男扮女装引诱网友开房,迷昏对方后窃取钱财;女子与网友见面后发现对方并非头像中的“高富帅”,竟跳楼自杀;酒托女用虚假资料注册多个账号以交友为名,在一天内诈骗20多人……相信这样的案例大家早有耳闻,头像虚假、一人多号、无据可查成为当前网络社交领域的三大顽症。

  “头像安检”就是指用户在注册像像账号时必须先对本人头像进行实名认证,就像登机安检一样,用户只有在核实过本人头像及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之后,才可以进入像像平台和他人互动沟通。

  “尽管很多社交软件采用手机验证、身份认证等实名制措施,但由于认证环节存有诸多漏洞,对于用户的头像及身份信息一直缺乏严谨有效的核实机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像像产品负责人说道,“像像推行头像安检,就是希望能够在交友互动的源头杜绝这些安全隐患。”

  “以前我也用过很多交友软件,没少遇到骗子!第一次听说‘头像安检’,觉得很新鲜而且感觉这招挺不错,注册这么严格,相信骗子想来都不敢来了!”经常使用社交软件的王先生说。

  女性对于安全问题更加看重,27岁的李小姐坦言:“总是在电视上看到网络交友遭遇诈骗的新闻,觉得很不靠谱,所以一直都不敢尝试。如果‘头像安检’真的可以确保真人真头像,就让人感觉放心多了,我也愿意去‘安检’一下,希望可以在像像平台上找到男朋友。”

  相关专家认为,“头像安检”是社交网络认证体系的一大创新,这个制度的推行让网络交友也可以像面对面聊天一样真实。常规的实名认证虽然对用户的身份信息有所核实,但不法分子依然可以轻易地用虚假头像甚至假借他人身份资料注册社交账号。“头像安检”和实名制相结合,实现了头像真实、一人一号、有据可查,为遏制网络交友行业存在已久的虚假乱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对净化网络空间、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王祺)

标签:VR科技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86 6298 97450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8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